七年级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 憔悴的意思是什么呢


七年级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 憔悴的意思是什么呢

文章插图
课 前 预 习
一、作品梗概
此文写于1981年 , 最初发表于当年《南风报》上 , 那年史铁生30岁 。在史铁生21岁时 , 也就是1969年 , 到陕北延安“插队” 。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 , 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 , 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。在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 , 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、暴怒无常 。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 , 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 , 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 , 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 。母亲猝然离去后 , 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。
本文以“秋天的怀念”为题 , 表明是在秋天这样的季节怀念母亲的 。在这样一个生命凋零的季节 , 作者怀念自己的母亲一定会有特别的意义 , 题目含义深沉而含蓄 , 耐人寻味 。
二、作者简介
史铁生(1951一2010) , 生于北京 , 作家 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 , 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 , 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。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 , 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、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。代表作有小说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《命若琴弦》《务虚笔记》 , 散文《我与地坛》《合欢树》《病隙碎笔》等 。
知 识 重 点
一、字音词义
瘫痪tān huàn: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 , 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。
暴bào怒:极端愤怒 。
沉寂jì:①十分寂静;②消息全无 。
侍shì弄:①经营照管(庄稼、家禽、家畜等);②摆弄 , 修理 。
憔悴qiáo cuì:形容人瘦弱 , 面色不好 。
央求:恳求 。
絮xù叨:①啰啰唆唆地说话;②形容说话啰嗦 。
诀jué别:分别(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) 。
淡雅yǎ:素净雅致 , 素淡典雅 。
高洁:高尚纯洁 。
烂漫:①形容颜色鲜丽;②形容坦率自然 , 毫不做作 。
翻来覆fù去:①来回翻身;②一次又一次 , 多次重复 。
喜出望外: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。
二、主题概述
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 , 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 , 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 ,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 , 以及对没能理解、报答母爱的愧疚 。
三、作品结构
第一部分(1、2):母亲在病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下极力鼓励“我”好好面对生活 。
第二部分(3):“我”因为知道母亲为“我”所做的努力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 , 母亲非常高兴 。
第三部分(4~6):母亲的病情恶化 , 临终还在牵挂“我”和妹妹 。
第四部分(7):妹妹带“我”去北海看花 , 完成母亲的夙愿 , “我”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。
四、鉴赏品读
1.如何理解“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 , 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;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 , 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”?
通过“砸玻璃”和“摔东西”两个细节 , 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 , 并用“我”的暴怒无常来衬托下文母亲的坚韧顽强 。
2.“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 , 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。当一切恢复沉寂 , 她又悄悄地进来 , 眼边红红的 。”这句话中的“悄悄地”“偷偷地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?
母亲“悄悄地”出去 , 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 , 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 , 这无声地离开 , 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 , 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 , 她理解儿子的行为 , 也为儿子伤心 。“偷偷地”说明了母亲不放心 , 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。
3.“母亲喜欢花 , 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 , 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”这一句运用什么描写?有什么作用?
这一句是侧面描写 , 喜欢花的母亲把花都养死了 , 对于母亲来说 , 最值得守望的“花”是她的孩子 , 从侧面说明母亲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顾“我”身上 , 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。
4.怎样理解母亲的“咱娘俩在一块儿 , 好好儿活 , 好好儿活……”
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 , “好好儿活”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、热爱生命 , 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 , 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 , 深藏着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。
5.“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 , 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。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“一直”“都”连用 , 说明“我”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 , 毫无察觉 。从侧面表现出母亲一心只关心“我”的病情 , 没有把自己的病痛当回事 , 更是在“我”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 , 不愿意让“我”知道她的病情 。看似平淡的记叙 , 暗含着作者深深地痛苦与愧疚 。
6.“窗外的树叶‘唰唰啦啦’地飘落” , 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?
通过景物描写 , 突出“我”内心的痛苦、无望、孤独的心情 。
7.“母亲进来了 , 挡在窗前” , 母亲的“挡”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?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?
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 , 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 , 而触动伤情 , 产生伤感痛苦 , 甚至绝望的心情 , 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 , 而不是逃避 。
8.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?
①“看花”是全文的中心事件 。②“看花”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。③“看花”是“我”新生活的象征 , 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。所以文中反复写看花 。
9.文章最后写妹妹推“我”去北海看菊花 ,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“我”去看花 , 几乎都遭拒绝 , 而在母亲去世后“我”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 , 其中包含着“我”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 , 也包含着“我”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。
10.结尾处的“好好儿活”在文中有何用意?
【七年级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 憔悴的意思是什么呢】运用反复的手法写“好好儿活” , 结构上首尾照应 , 结构严谨;内容上表现了“我”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 , 是母爱使“我”走出封闭 , 是母爱让“我”重拾生活的热情 , 让“我”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 , 是母亲最惦记的 。只有“好好儿活” , 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 , 最深的怀念 。

    推荐阅读